一、单位述语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流明(ANSI Lumens):
测量屏幕上投影图像亮度的方法。把一平方米的图像平均分成九份,测量每份中心点的光亮值,再求出九点的平均值。这种亮度测量方法用于所有的LCD投影机上。
流明(Luminance):
这个词解释为光照度,由CIE定义,以Y为表示符号,以视觉属性--光谱敏感性与辐射强度加权得出。Luminance的光度与物理强度成比例。Luminance容易使人觉得与Intensity差不多。但Luminance的频谱组成是与人类视觉的光敏感性相关的。Luminance可以以线性光的主要组成:红绿蓝三分量的适当加权和来计算。
峰值流明:
在九十年代以前,投影机市场以CRT(三枪)投影机为主,光输出用峰值流明来表示,即在一个白窗口的测试图像上,以扫描线尚清晰可见的情况下,测量白窗口的最大照度(LUX)乘以白窗面积(m2)来确定投影机光通量,峰值流明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由于您看到的任何一帧视频图像不可能全部都是白场,白色所占的比例一般占图像面积的20%左右。同时CRT投影机是依靠投影管内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获取图像,束电流大小取决于阴极的发射能力,正常状态下阴极发射的电子被阴栅之间的负电位差控制,在阴栅之间形成电子云,随电位减少,电子流很快被拉到阳极----荧光屏,CRT管能提供较高的脉冲电流,所以窗口信号的屏上亮度可较高,而如果画面是全白场,由于阴极发射能力的限制,只能提供平均束电流,屏上亮度会大大降低,只有峰值流时的1/5左右。由于阴极各CRT投影和所采用窗口信号的大小不同(10%-25%),所以各厂商给出的峰值流明数,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只能供用户参考。
烛光(cd):
在光度学中,采用发光强度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发光强度的单位是烛光(cd)或坎德拉。最早是以某种规格的蜡烛的发光强度作为标准,后来有了电灯,就以某种规格的电灯作为标准光源。但这两种方法的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因此从1948年起采用黑体作为标准,其六十万分之一平方米表面垂直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定为一烛光(cd)或坎德拉。
毫朗伯(ML):
实际应用中,亮度单位用流明太小了,在有些国家,普遍使用的是米制单位,是以毫朗伯为基础的。
Lux勒克司:
原始度量的光输出的度量单位,由测光器测量。Lux常用于计算流明。
赫兹(HZ):
指每秒钟刷新的次数。
分贝(db):
测量声压变化的单位,当有1dB的变化时,便能听出来差别,而在有+10dB的增加时,声音的响度将会加倍。
字节(Byte):
8个二进制位构成1个“字节(Byte)”,它是存储空间的基本计量单位。1个字节可以储存1个英文字母或者半个汉字,换句话说,1个汉字占据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位(bit):
“位(bit)”是电子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每一位的状态只能是0或1。
二、指标述语
强度(Intensity):
表示的是每单位面积传播的(光)辐射能量。Intensity也可以称为线形光测量,可以以诸如每平方米多少瓦此类的单位来衡量。提供给显示器阴极射线管(简称CRT)的电压直接控制了颜色构成的Intensity,但是却是以非线性方式的。所以CRT的电压与Intensity并不是成正比的。
亮度(Birghtness):
这是由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根据一个区域发出的光的多少来定义的可视属性。Birghtness是知觉数值,没有固定的客观量度。
对比度(Contrast Ratio):
度量颜色对比的一种方法,它测量黑颜色和白颜色之间的对比。高的对比有更高的亮度和更清晰的图像。
色彩:
色彩分辨率又叫色彩深度、色彩模式、色彩位或色阶,总之都是表示彩色或灰度细腻程度的指标,它的单位是bit(位)。色彩位确切的含义是用多少个位来表示扫描得到的一个像素。例如:1bit只能表示黑白像素,因为计算机中的数字使用二进制。8bit可以表示256个灰度级(28=256),它们代表从黑到白的不同灰度等级。24bit可以表示16777216种色彩(2^24=16777216),其中红(R)绿(G)蓝(B)各个通道分别占用8bit,它们各有2^8=256个等级,一般称24bit以上的色彩为真彩色,当然还有采用30bit、36bit、42bit。从理论上讲,色彩位数越多,颜色就越逼真。
灰度等级:
灰度级是表示灰度图像的亮度层次范围的指标,它表明了由暗到亮的扫描范围大小,换句话说就是从纯黑到纯白之间平滑过渡的能力。灰度级越大,层次越丰富,效果也就越好。
场频(Vertical Scan Fre-quency):
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也就是屏幕的刷新频率。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单位,它可以理解为每秒钟刷新屏幕的次数,以85Hz刷新率为例,表示屏幕上的内容每秒钟刷新85次。行频和场频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决定分辨率的高低。另外它与图像内容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即便屏幕上显示的是静止图像,电子枪也照常更新。垂直扫描频率越高,所感受到的闪烁情况也就越不明显,因此眼睛也就越不容易疲劳。
行频(Horizonal Scan Frequency):
指电子枪每秒在荧光屏上扫描过的水平线数量,等于“行数×场频”。显而易见,行频是一个综合分辨率和场频的参数,其值越大就意味着显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稳定性越好。以800×600的分辨率、85Hz的场频为例,显示器的行频至少应为“600×85=51kHz”(注意场频的单位是kHz)。
视频带宽(Band Width):
视频带宽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像素数,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但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视频带宽只是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四周清晰,电子枪的扫描能力需要大于分辨率尺寸,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垂直方向要大8%,就是所谓的“扫描系数”所以实际视频带宽的计算公式为“水平分辨率×125%×垂直分辨率×108%”。如要显示800×600分辨率的画面,并达到85Hz的刷新频率则实际带宽为“800×600×85×135%=55.1MHz”(带宽单位为MHz)。
像素钟(pixel clock):
又称点时钟,为上述视频带宽的计算方法。
分辨率(Resolution):
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密度,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每一条水平线上面的点的数目乘上水平线的数目。以640×480的分辨率来说,即每一条线上包含有640个像素点且共有480条线,也就是说扫描列数为640列,行数为480行。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所能呈现的图像也就越精细。
可视角度:
包括水平可视角度和垂直可视角度两个指标,水平可视角度表示以屏幕的垂直法线(即正中间的垂直假想线)为准,在垂直于法线左方或右方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仍然能够正常的看见显示图像,这个角度范围就是水平可视角度;同样如果以水平法线为准,上下的可视角度就称为垂直可视角度。一般而言,可视角度是以对比度变化为参照标准的。当观察角度加大时,该位置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会下降,而当角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对比度下降到10∶1时,这个角度就是最大可视角。
响应时间:
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一个亮点转换变化的速度。
增益:
屏幕入射光的能力。在入射光角度一定、入射光通量不变的情况下,屏幕某一方向上亮度与理想状态下的亮度之比,叫做该方向上的亮度系数,把其中最大值称为屏幕的增益。通常把无光泽白墙的增益定为1,如果屏幕增益小于1,将削弱入射光;如果屏幕增益大于1,将反射或折射更多的入射光。
半增益角:
指亮度达到中心点一半时的角度。包括水平半增益角和垂直半增益角两种。
分解率:
电视的清晰度一般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解率来表示。垂直分解率与扫描行数密切相关。扫描行数越多越清晰、分解率越高。我国电视图像的垂直分解率为575行或称575线。这是一个理论值,实际分解率与扫描的有效区间有关,根据统计,电视接收机实际垂直分解率约400线。水平方向的分解率或像素数决定电视信号的上限频率。最复杂的电视图像莫过于黑白方块交错排列的图案,而方块的大小由分解率决定。根据这种图案,可以计算出电视信号逐行扫描时的信号带宽约为10MHz;而隔行扫描时的信号带宽约为5MHz。我国目前规定的电视图像信号的标称频带宽度为6MHz,根据带宽,可以反推出理论上电视信号的水平分解率约630线。
伴音:
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一般为20Hz-20KHz,其频带比图像信号窄得多。电视的伴音要求与图像同步,而且不能混迭。因此一般把伴音信号放置在图像频带以外,放置的频率点称为声音载频,我国电视信号的声音载频为6.5MHz,伴音质量为单声道调频广播。 |